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jiān)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低空經濟|智能汽車|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人工智能 >> 正文

走出“拿著錘子找釘子”怪圈 車企爭相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

2025年1月21日 07:20  證券時報  作 者:安宇飛

眼下,汽車行業(yè)正掀起一場“跨界造機器人”的浪潮,小鵬的“Iron艾倫”、廣汽集團的“GoMate”等人形機器人紛紛在2024年年底亮相在公眾面前。除此之外,特斯拉、北汽、上汽、豐田、奇瑞、小米等車企也紛紛通過投資或自研的形式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一時之間,人形機器人業(yè)務有成為車企 “新戰(zhàn)場”的態(tài)勢。

這不禁讓人想到數年前,家電巨頭也曾出現一場跨界造手機的熱潮:格力、海信、國美、TCL、康佳等公司紛紛進入手機賽道,點燃了家電企業(yè)和手機廠商“跨界互斗”的戰(zhàn)火。結局卻是家電企業(yè)在手機領域幾乎“全軍覆沒”,反而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順利切入了電視、小家電等市場,在家電領域站穩(wěn)腳跟。

為何人形機器人賽道會成為車企“必爭之地”?車企跨界機器人,又和曾經家電巨頭跨界造手機有哪些共通點及不同之處?能否走出“拿著錘子找釘子”怪圈?對于這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走入一線,對話多位業(yè)內人士。

車企人形機器人

進入“落地時代”

在小鵬汽車廣州工廠,一個身高1.78米的人形機器人正手持專業(yè)設備為汽車零部件“擰螺絲”。它通體雪白,戴著黑色“面罩”,關節(jié)處裸露的機械骨骼展示著科技之美。而在它不遠處,另一個和它一模一樣的機器人正站在一列組裝完成的汽車旁邊,逐個進行漆面檢查,點頭揮手示意汽車向前行駛。

這種曾經在科幻大片中才能見到的場景如今已經走入現實,出現在上述場景中的人形機器人正是小鵬汽車自主研發(fā)的AI機器人Iron。這款機器人采用仿人結構設計,擁有1.78米的身高和70公斤的體重,全身擁有62個主動自由度,能像人類一樣行走、抓握、彎腰,目前已經運用到小鵬汽車的工廠中,可以進行擰螺絲和漆面檢查等工作。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曾公開表示:“如果說智能汽車是智能智造的皇冠,那么智能機器人將是機器智能的皇冠。長遠來看,更大的市場也需要更大的投入!焙涡※i認為,將來智能汽車的廠商都會同時是智能機器人的廠商,智能汽車跟智能機器人將來會是一致的產業(yè),且能夠產生“1+1>2”的效應。

2024年12月26日,廣汽集團打造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也正式在公眾面前亮相。還有亮相于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的特斯拉“擎天柱”、奇瑞汽車在CEO大會上展示的人形機器人Mornine……據記者觀察,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車企的人形機器人加速落地。

高工機器人產業(yè)研究所所長盧瀚宸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中國起步相對海外較晚,但具備一定的產業(yè)基礎,如上游電機、減速器、傳感器、末端執(zhí)行器等核心部件,國內都有一定的基礎,這也是中國企業(yè)的機遇所在!比A安證券研報預測稱,2025年人形機器人將迎來量產元年。

為何跨界機器人

成車企必選項?

為什么海內外車企紛紛跨界人形機器人賽道?核心原因在于底層技術相通,跨界人形機器人賽道屬于“相關多元化”,大幅降低跨界成本。

“機器人與智能汽車在很多地方相通,都需要自主移動的能力,需要像人一樣自主的避障、規(guī)劃路線等。在某種程度上,自動駕駛汽車可以看作是另一種形式的機器人,區(qū)別在于,機器人的側重點更加趨向考量類人的屬性,而汽車則更多考量車的屬性!北R瀚宸表示。

地平線CEO余凱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我們認為,汽車是機器人時代來臨的第一個應用。像汽車的智能感知、人機對話,包括復雜場景下面的決策控制、路徑規(guī)劃,其實完全都是標準的機器人計算任務。把汽車智能駕駛的計算方案做好的話,未來這些計算方案一定會用到其他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應用場景!

在技術互通的同時,廣闊的市場空間也為車企跨界人形機器人賽道提供了動力。在特斯拉2024年股東大會上,馬斯克表示,到2040年人形機器人數量將超過人類,可以替代人類完成無聊、危險和人類不愿意做的工作,成為工業(yè)主力,預計全球銷量有望達到100億臺。

一家智能駕駛公司的負責人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據我了解,從做家電到做手機,從做汽車到做機器人的基本都是一撥人。他們一直在跟隨一個規(guī)律,就是哪一個產品的消費級未來能夠達到上億數量,就去做哪個產品!

“歸根結底,汽車最終也不過是解決了交通的問題。而真正能觸動全球消費者、激起購買欲望的產品,需要去解決生活和工作的問題,出行也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經歷了工業(yè)機器人等產品的發(fā)展之后,人形機器人這條主線就慢慢浮出水面!鄙鲜鲐撠熑吮硎。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yè)研究所預測,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為10.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4.56億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07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將超過56%。

除技術、市場因素之外,龍頭企業(yè)的帶動也較為關鍵。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人形機器人自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探索,但由于技術所限,沒有一項可以落地。近兩年由于特斯拉的推動,資本市場開始關注人形機器人,吸引了中國車企跟進!

仍然面臨技術、市場多重挑戰(zhàn)

此前,家電龍頭企業(yè)紛紛跨界手機領域,卻大多折戟沉沙。車企跨界人形機器人領域,是否會“重蹈覆轍”?這就需要看看兩者有哪些共通點和不同點。

共通點在于,無論是手機還是人形機器人,都是全球消費量有望破億元的產品,在這些賽道占據一席之地,將為公司業(yè)績增長提供新的曲線。但不同點在于,家電企業(yè)跨界造手機時,手機市場已然群雄并立、競爭激烈,而人形機器人賽道目前仍處于藍海市場。

張孝榮表示:“目前人形機器人仍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它代表科技競爭的新高地和未來產業(yè)的新賽道。”這意味著,車企面臨的同行業(yè)競爭壓力相對較小,但市場開拓、技術創(chuàng)新的任務更重。

盧瀚宸認為,人形機器人的發(fā)展存在技術、市場兩大痛點。從技術層面來看,人形機器人要達到類人的自由度和靈活度,至少需要上百個關節(jié),和目前產品相比,軟硬件難度的提升是指數級的。

“在產業(yè)應用上,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有哪些?To B(面向企業(yè)用戶)還是To C(面向消費者)?應用場景的定義直接影響其需求的剛性程度,比較擔心的一點是,行業(yè)會陷入‘拿著錘子找釘子’的怪圈!北R瀚宸說。

不過在應用層面,一些車企已經找到了初步落地的場景——將人形機器人用于自己的工廠中。如廣汽集團GoMate人形機器人就計劃在廣汽傳祺、埃安等主機廠車間生產線和產業(yè)園區(qū)率先開展整機示范應用。小鵬汽車的AI機器人Iron已在小鵬汽車的廣州工廠投入實訓,主要參與小鵬P7+車型的生產流程。

有業(yè)內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人形機器人的投入和回報周期比造手機更多、更長,但很多車企并不像家電企業(yè)那樣擁有穩(wěn)定的盈利能力和高額現金流,新能源汽車業(yè)務普遍處于虧損狀態(tài)。即便面臨的是藍海市場,能否跨界成功也仍是未知數。

編 輯:章芳
飛象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本網刊載內容,凡注明來源為“飛象網”和“飛象原創(chuàng)”皆屬飛象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及鏡像,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請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飛象網來源。
2.凡注明“來源:XX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在于傳播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相關作品刊發(fā)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處理。
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中國信通院湯立波:“5G+工業(yè)互聯網”已進入規(guī);l(fā)展新階段
精彩專題
2024通信業(yè)年終盤點
2024數字科技生態(tài)大會
2024年度中國光電纜優(yōu)質供應商評選活動
2024全球6G發(fā)展大會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