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jiān)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烽火通信滾動 >> 正文

助力數字湖北建設|系列四:普惠金融如何通過數據驅動創(chuàng)新?

2021年7月12日 23:36  CCTIME飛象網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國家明確數據是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并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部署了“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三項任務。在《“十四五”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又進一步提出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在此背景下,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已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去年,國務院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電視電話會議中,對于小微企業(yè)貸款與開展普惠金融服務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將數據作為信貸審批與發(fā)放的主要依據,加強政務數據的歸集共享,為增加普惠金融服務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政務數據與小微企業(yè)經營數據的組合運用,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建立風險定價和管控模型,解決居民、農戶、中小微企業(yè)等弱勢群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全面提供普惠金融創(chuàng)新服務。

傳統(tǒng)方式的困境

抵質押物不足,基礎信息缺乏

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中小企業(yè)數量超過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戶,他們貢獻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yè)。但是,這些企業(yè)總是難以獲得有效的金融服務,融資難、融資貴的癥結長期存在,主要原因就是抵質押物不足、基礎信息數據缺乏,銀行不敢貸、不愿貸。

數據維度不足,公共、政務數據欠缺

銀行發(fā)放一筆貸款,通常有貸前、貸中、貸后三個環(huán)節(jié)。以前,客戶經理要上門對企業(yè)進行盡職調查,需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了解企業(yè)經營、財務等信息。近些年,在大數據等技術的助攻下,銀行信貸技術得以優(yōu)化,通過采集企業(yè)財務、征信等數據,對企業(yè)進行“畫像”,評估信用風險,大大提高了信貸效率。但在普惠金融業(yè)務推進中,銀行面臨的共同困難之一就是數據維度不夠豐富,特別是與企業(yè)相關的政務數據欠缺,難以對企業(yè)精準“畫像”,很多中小微企業(yè)由于數據不足,被擋在了銀行大門外。

系統(tǒng)如何解決?

基于金融場景的政務數據分析模型

政府部門恰好掌握了企業(yè)的“底細”,在獲得企業(yè)授權的前提下,這些高價值的政務數據便能為企業(yè)精準畫像,幫助小微企業(yè)獲得貸款。

首先,充分發(fā)揮政務數據精度高、權威性強等優(yōu)勢,利用政務內網匯集的政務大數據,根據金融機構具體業(yè)務場景對于政務數據的應用需求,建立政務數據分析模型,在保證原始數據不出政務內網的基礎上,經企業(yè)主體授權后,將分析結果脫密脫敏后提供給金融機構,從而幫助金融機構評估企業(yè)信用。

烽火基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I+隱私計算工具,對政務數據進行加密、脫敏,并利用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同態(tài)加密、數據沙箱等核心技術,使各方在不共享原始數據的前提下,進行虛擬建模和協同訓練,既充分發(fā)揮政務數據價值,又避免“數據搬家”與“數據泄露”,有效解決數據要素應用中的安全問題和信任問題,確保個人隱私及數據安全,實現“數據不出門、可用不可見”。

全面評估信用,發(fā)展信用貸款產品

金融機構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基于政務數據、金融數據、互聯網數據等多維度數據,建立客戶立體畫像,全面分析客戶信用情況。

金融機構設計基于客戶信用的貸款產品,做到發(fā)放貸款時有的放矢,形成良好的企業(yè)守信用、銀行敢放貸、信貸無壞賬的良性循環(huán),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實現全程在線辦理,試點打造301模式——“三分鐘申貸、零工人干預、一秒鐘放款(或授信)”。

金融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為政務數據在普惠金融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烽火將協助政府部門持續(xù)推進政務數據共享開放,挖掘政務數據價值,釋放政務數據紅利,并加強與中誠信等金融服務機構深入合作,共同為金融機構提供精準營銷、準入、反欺詐、信用評級、風險定價、貸后監(jiān)控、貸后催收等全流程數據服務。

編 輯:孫秀杰
聲明:刊載本文目的在于傳播更多行業(yè)信息,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工信部張云明:大部分國家新劃分了中頻段6G頻譜資源
精彩專題
專題丨“汛”速出動 共筑信息保障堤壩
2023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中國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